《在吗?》

艺术类型
创作类型
原创

剧本题材
原著出处
--

作者姓名
版权登记
可信时间戳认证

发布日期
2023-03-10
版权证书

简 介

											

评 语

初评评委 2023-04-09
作品目前所呈现的导演构思、剧本内容和最终呈现都略显简单。当然,导演对于生活的理解,对于人是重要追求真正的“我”的探讨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。通过主人公龙龙的一次“网红事件”我们看得到导演的表达,但是否就现在的基础有更加有力的事件,更加精彩的情节可以丰富进来呢。
  • 0
  • 回复

可输入800个字(含空格)

初评评委 2023-04-08
讨论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哪个更真实的主题,该类主题的作品较多,并且一致给出了要回归物理空间生活的答案,作品是否能在这种模式外更进一步是出彩的关键。
  • 0
  • 回复

可输入800个字(含空格)

初评评委 2023-04-07
   剧本中的人物过于脸谱化,不够生动,台词缺少人物个性,过于表面化。

   中间关于“网络恋爱”和“失去手机导致网络葬礼”等情节失真,很多不合理的地方。缺少核心事件和人物的源动力,最后强行升华主题,强行让人物转变,硬上价值。
   导演阐述中,没有看出导演对文本上的不足是否有自己的方法。
   导演想将文本的“碎片化”作为一种“符号”运用到舞美设计中,来隐喻网络生活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,未尝不可。但是,如何弥补故事和人物的先天不足,如何拎出一条主线来,让情节和人物不要过于“碎片化”,应该是导演构思的重中之重。
   导演对于如何运用“影像、肢体、音乐和灯光来辅助舞台上的表达”,表述的较为清晰,也在一个相对统一的风格中。
  • 0
  • 回复

可输入800个字(含空格)

初评评委 2023-04-03
创作者敏锐地捕捉了社交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面覆盖,并巧妙地在对剧本文本的诠释中还原了人们网上冲浪时的体验,构建出一个由社交网络所控制的新型生活方式,为当代观众敲响警钟。整部戏虽简单,却直接点出了人们在社交网络面前常常忽略的问题,从较为现实的情节直到渐渐荒谬、失控,剧情发展的节奏张弛有度。舞美设计也体现了创作者对“碎片化”生活方式的思考,整个舞台由实物的框架组成,在演出的过程中不断重组,来创造社交媒体时代的新符号。此外,影像的使用也外化并放大了社交媒体在生活中的统治地位。音效则更写意,以堆叠的情绪来达到与观众情感的震颤。不过,影像和灯光的使用和隐喻有些重合,使最终呈现效果有些杂乱。
  • 0
  • 回复

可输入800个字(含空格)